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呈现出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 “双提升” 的良好局面。

,尤其是在全球实现 “双碳” 的目标下,新能源的发展因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改善全球生态环境而受到更多关注。同时,通过国家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培育,各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多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逐步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我国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在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突出贡献和作用,逐步启动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政策。经过 "十五" 期间的研发布局,"十一五" 期间的产业化准备,"十二五" 期间的示范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度过了技术和产业链快速发展的形成期。2016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进入成长阶段。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产能扩张、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管理能力提升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阶段的标签,这也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图表1: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政策发展阶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出芽期 (2001 ~ 2008):在此期间,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概念被提出,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制定行业标准。但现阶段,国家尚未出台具体的财税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代表性的政策是《关于调整汽车产业结构的通知》。政策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规划。

促销期 (2009-2014):在此期间,政府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相关补贴政策,同时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程,新能源汽车正式启动。现阶段,试点示范推广正在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不断出台,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代表政策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的通知》。

快速发展期 (2015至今):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与推广期相似,涉及推广试点、政策补贴等主要方面有待完善,不同的是这一阶段的政策拓展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此对动力电池要求较高。2015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标准不断调整,呈现出技术门槛不断提高、补贴金额持续下降的趋势。代表政策是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新能源汽车2016年2020年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2016年2020年将继续实施,补贴力度将逐年下降。

发展现状

第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新发展阶段。从销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足10000 2010年增长到2021年330万辆。就销量2021年而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致是整个欧洲市场规模的两倍,是美国市场规模的五倍左右。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从2.4 2017年快速提升至16.0 2021年。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主流大众消费者的青睐。

二是头部厂商市场份额高度集中。

,目前头部厂商集中度较高。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零售量排名前15位的企业总销量达到244万家,占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的比重较大。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超过200000的企业有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国。这三家企业的零售额约占汽车零售额前15名企业的55% %。造车新势力中小彭、蔚来和理想零售在90000到100000之间。

增速,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排名前15位的企业零售额增幅均在100% 以上,其中有4家企业零售额增幅超过200%,分别为联合汽车、长安汽车、小鹏汽车和比亚迪汽车。在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和联合汽车均增长了200% % 以上,联合汽车甚至超过350% %。结合销售规模和增速来看,比亚迪汽车在零售规模和增速方面均排名靠前。总体来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2021年领域都有不俗表现。

三是充电和交换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

,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增长更为迅速,市场格局呈现较为集中的态势。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中国充电基础设施2021年将增加936000台。截至2021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261.7万台,同比增加70.1% 台。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方面,全国有13家企业运营10000个以上的公共充电桩。这13家运营商占全国充电桩运营总量的92.9% %。有4家企业运营100000个以上充电桩,分别是星级充电、特约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充电站、电站建设呈现区域集中态势。

目前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充电站规模较高,而经济发展排名前10位的省级行政区单位充电站数量集中度高达70.4。全国电站总数为1298座,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集中度高达74.6% 座。目前主要电站运营商有蔚来、敖东新能源、杭州博坦等企业。电站的开发规模仍然较小,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11年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40032-202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该标准有助于指导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研发,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换电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趋势

,随着 "双碳" 政策的实施、国内经济转型、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之 "十四五" 规划的实施,为国内储能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在供给侧的供给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在需求侧的接受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能够延续目前的发展态势,我国有可能实现《新能源汽车2025年发展规划 (2021 ~ 2035) 》提出的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总销量20% % 左右的目标。

来源: Frost & Sullivan,安森国际

三,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军。

2019 2021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连续上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提出,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增销售汽车的主力军。目前,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未来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销售的主力军。

四,中小城市和农村可能成为未来新的市场空间。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程度的加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低的中心城市和农村地区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市场空间。2022,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 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汽车企业研发推广符合农村居民出行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质优价廉,先进适用。推动完善农村运维服务体系。新能源汽车下乡或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现象。

五,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可能会加剧。

目前的形势,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出了较强的开拓能力,造车新势力作为前沿力量也表现出了不错的水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伴随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六是充电和交换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长,将对汽车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带来重大变革,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这一要求不仅体现在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数量要求上,也体现了更先进的充换电技术创新和充换电技术标准的完善。


文章来源: 北京大学纵横作者: 黄钦